債務置換能引領金融股走多遠?
3月11日,一條“3萬億地方債務置換”的消息迅速竄紅,成為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關注熱點。當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澄清了上述傳聞,表示有關置換3萬億地方債的傳聞是空穴來風,國務院明確批準置換的規(guī)模是1萬億元,財政部馬上會公布相關具體計劃。
昨日(3月12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上述問題表示,1萬億元的總債券額度占2015年到期政府債務的53.8%,置換債券由地方政府自發(fā)自還,并且必須用于今年到期的債務。1萬億元地方債務置換消息的落實,無疑是對銀行業(yè)的重大利好,從而觸發(fā)了銀行股的反彈行情,很多上市中小銀行股盤中觸及漲停。
所謂置換地方存量債務,就是在財政部甄別存量債務基礎上,把原來政府融資平臺的負債轉換成為地方政府債券。同時將理財產品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債務,置換成低利率、長期限的銀行貸款。通俗而言,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長期、低利率的金融產品替換掉短期、高利率的債務。從理論上來說,這么做的好處有三:
首先,通過債務置換,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避免債務危機的發(fā)生。2015年將有1.9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到期。此外,到期的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分別為3198億元和5995億元。而將短期限、高利率的貸款換成低利率、長期限的債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
再者,置換債券,是應對還債高峰期來臨、不斷降低融資成本以及嚴格管理地方政府負債風險的舉措。地方債置換有利于促使地方債務從相對不透明過度到相對透明,對嚴格控制存量債務和新增債務有好處,未來這樣的置換可能還會有。置換債券可使本來比較模糊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逐步透明化。
最后,地方債務置換對于銀行來說是利好消息。短期限、高利率的貸款換成長期限、低利率的債券,降低了債務人的還款壓力和違約風險。而且債券相對于貸款來說,信息透明度更高,約束力更強,有利于銀行的資產安全。
其一,今年國務院明確批準置換地方存量債務的額度為1萬億。這與2015年地方政府需還本付息的7.1萬億(包括本金和利息支出)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所以今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未不能排除。從中央政府推出置換債務來看,說明了二個問題,一方面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債務是有限的隱形背書,另一方面將債務證券化將不失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手段。
此外,置換債務還規(guī)定,不得用于償還由企事業(yè)單位等自身收益償還的債務,不得用于付息,不得用于經常性支出。就今年單地方政府需支付的債務利息接近2萬億,而中央規(guī)定不允許地方政府拿置換債務來償還債務利息,所以這1萬億的置換債務對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的作用并不如人們想像的那么大。現(xiàn)在看來,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不見得就過去了,銀行業(yè)的風險只是略有降低。
其二,從操作情況來看,置換債務更有可能采取債券市場上公開發(fā)行的形式,這意味著各類機構投資者都可以參與投資。從表面上看,置換債務的方式可以使銀行的金融風險得以化解。但是債券市場上的投資者也不是傻瓜,又要讓他們去承接地方債務的高風險(地方債務將自發(fā)自還),又要將其長期利率壓得很低,除非是中央政府隱形背書,一般機構投資者肯定不會來接盤。所以銀行想把地方債務風險轉向債券市場,債券市場不一定照單全收。
其三,很多人說置換債券,有利于降低不良貸款率,但是不良貸款率的降低,是壓低了銀行高收益資產作為代價,這會對銀行的業(yè)績產生不良影響,也是利率市場化的倒退。更何況,將存量債務置換本身就是借新還舊的金融游戲,最終的苦命債主不是由銀行來當,就是由債券市場來扛,政府部門只是通過金融游戲轉嫁了風險。所以說,置換債券對銀行股板塊是天大利好,真是癡人說夢。
置換債券是將原來到期債務置換出來,是一種轉嫁風險的金融游戲。筆者認為,置換債券對銀行板塊利好實在有限:一方面,只有1萬億地方債務可置換,與今年龐大的到期債務相比債務危機不能排除。而且,置換債券規(guī)定不能用于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利息,而今年地方債務的利息就高達2萬億。另一方面,若將高風險、低收益、缺少中央背書的地方債券投向資本市場,有多少機構投資者敢去接這個燙山竽呢?現(xiàn)在看來,未來地方政府的最大債主要么由銀行繼續(xù)當下去,要么由債券市場來承受。對銀行板塊有多大利好,我實在沒看出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shù)據(jù),請聯(lián)系前瞻產業(yè)研究院,聯(lián)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