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萬人大數據揭示:高收入的人更自信
作者|王聰 來源|生物世界(ID:ibioworld)
之前的研究表明,金錢財富可以預示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這表明收入決定著人們對生活的看法。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收入是否確實會影響人們的感覺。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 Eddie Tong 等人在美國心理學會旗下期刊 Emotion 上發(fā)表了題為:Income Robustly Predicts Self-Regard Emotions 的研究論文。
為了闡明收入是如何影響情緒的,研究團隊對包括162個國家/地區(qū)超過160萬人的五項研究數據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發(fā)現高收入可以可靠地預測出更大的積極的自我情緒(例如自豪感、自信、決心)和更低的消極的自我情緒(例如焦慮、悲傷),也就是說更高的收入會使人們感到更加滿足、自信,以及更強的自豪感。
這項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分析還包括人們對他人的情感類別,例如愛、感激、同情和憤怒。雖然較高的收入與自我情緒有關,但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較高的收入與這些其他關心的情感有關。
研究團隊進一步調查了收入是否與未來的情感福祉相關。在對美國4000多名參與者進行的縱向調查分析后,研究團隊發(fā)現收入可以可靠地預測出更大的積極的自我情緒(例如自豪感、自信、決心)和更低的消極的自我情緒(例如焦慮、悲傷)因此,當前的收入可以預測人們長期會感受到的情感類型。
Eddie Tong 表示,之所以開始這項研究,是因為過去的研究并未產生有力且可復制的證據,證明收入與情感有關。這可能是因為過去的研究沒有研究不同類型的情感。
而這項研究明確顯示,一個人的收入與情感有關,賺得越多,越有可能感覺到諸如自豪、自信之類的情感,而越不會感覺到諸如憂慮、悲傷之類的情感。
但是,這項研究還顯示,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收入與社會情感如感恩、同情心相關。也就是說賺的更多并不會讓一個人更加或更少關懷他人。
最后,論文作者表示,盡管這些發(fā)現是基于幾項可信的研究得出的結果,但仍應進行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檢驗其可重復性,未來的研究還應檢查是否存在個體差異、跨文化和情境變量來影響這些情感。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37/emo0000933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ID:ibioworld),作者:王聰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