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便利店的新故事

分享到:
20 消費界 ? 2021-12-22 16:26:28  來源:消費界 E5658G3

作者|大君  來源|消費界(ID:xiaofeijie316)

導讀:

便利店行業(yè)有一條經驗之談,即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行業(yè)進入激烈競爭期。

中國人均GDP早于2019年就邁過了1萬美元的門檻。但除卻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行業(yè)競爭局勢尚談不上激烈,部分城市甚至并未完成從傳統(tǒng)夫妻老婆店向現代便利店的轉型。

與此同時,便利店行業(yè)在中國本身也發(fā)生著一系列變化:羅森聯合小紅書推出線下主題店,易捷牽手連咖啡布局加油站咖啡,便利蜂合作《長津湖》完成線下宣發(fā),各大便利店促成元氣森林等新消費品牌的爆發(fā)……

全國市場發(fā)展不平衡,便利店開啟多元化經營,品牌對便利店的依賴程度加深等現象并存的背后,是中國跨越5個時區(qū)的消費分層,與追求便利和品質的消費觀念下生活正在重新被定義,一段屬于便利店與消費者的新故事正在開啟。

日本的便利店行業(yè)

便利店最早誕生于美國,但卻是在日本實現了快速成長?;鸨槿毡镜?-11前身即是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Southland Ice Company。

在日本,“老三王” 7-11、全家、羅森皆是從1970s開店,搭上1976年至1990 年日本經濟快速騰飛,城鎮(zhèn)化率提升的東風,迅速擴張。

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居民收入與消費受到影響,便利店行業(yè)進入調整期,并在2005年后恢復增長。

截至2019年,日本全國已開出5.8萬家便利店,人均占有量約2233人/店;銷售額超過12萬億日元,占零售總銷售額比重約8.4%,成為日本重要的零售業(yè)態(tài)。其中CR3占比約89%,行業(yè)格局高度集中。

便利店能夠在日本快速發(fā)展,得益于人口密度大、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單身群體比例持續(xù)增長所形成的消費環(huán)境。

高密度人口為日本便利店的發(fā)展提供契機。由于日本人口密度高,可供開發(fā)的空間少,不適合大型購物商場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因而小型便利店更加盛行。

且受益于人口密度大、購物頻次高,便利店的進貨量大,使供應商對自身的依賴性增強,有能力進行后向一體化,并通過發(fā)展自有品牌降低代工企業(yè)和其他品牌企業(yè)的議價能力,以加盟模式完成擴張。

老齡化問題突出促成便利店行業(yè)的興盛。日本老年人口比例持續(xù)上升,至2020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361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28.7%,在老齡化程度方面高居全球第一位。

老年人口對方便易得的商品具有更高程度的依賴性。超市、雜貨店雖然在價格上有優(yōu)勢,但卻無法提供便利店特有的便捷和服務。

而散落在大街小巷,甚至居民樓下的便利店天然具有距消費者近的優(yōu)勢,對老年人口消費更為友好。

而便利店為將“便利”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也會提供熟食與日用品的銷售和外送,并承擔部分生活服務,如解決下水道堵塞、鑰匙遺失、換燈泡等問題。

少子化、家庭結構小型化降低家庭單次采購規(guī)模,利于小型零售業(yè)態(tài)便利店的發(fā)展。

日本總務省在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未滿15歲的兒童人數為1493萬人,創(chuàng)歷史新低。這也是自1982年以來,兒童人口連續(xù)40年減少。

同時日本家庭平均人口由1980年的3.22 人,下降到2010 年的2.55 人,再到 2019 年的2.42 人,家庭規(guī)模不斷減小。

少子化、家庭小型化致使家庭采購物品種類客觀上減少,并對生鮮日用品從大規(guī)模采購轉向多次少量采購。而便利店以高頻剛需類商品為主,與家庭消費需求吻合度增高。

此外,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單身,使日本未婚率大幅增加,從1980 年的3.55 %,提升至2020 年的22.2%。獨居的生活狀態(tài)下,年輕人更愿意花錢省事。

疊加年輕人在較高的生活成本下,更易被便利店價格較低的餐飲類及其他品類的商品吸引,偏好在營業(yè)時間更長的便利店消費,且便利店的購物形態(tài)也足以契合快節(jié)奏的生活,因而便利店行業(yè)在日本十分發(fā)達。

便利店行業(yè)在中國的發(fā)展

202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9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3.5%。單身人口數量達到2.2億,新生兒數量斷崖式下跌,家庭平均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了0.48人,已跌破“三口之家”的數量底線。

現階段,無論是老齡化、少子化、家庭規(guī)模小型化,還是單身人口比例提升的現象都已在中國出現,孕育便利店的行業(yè)環(huán)境正在走向成熟。

從1992年7-11率先進入中國市場,2005 年起外資便利店大舉涌向中國,到2019年底,中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13.2萬家,連鎖化率達到23.56%。

1

圖片來源于畢馬威

2020年即便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以及受線上沖擊實體零售增速普遍較低的情況中,國內便利店行業(yè)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總數突破19萬家,銷售額2961億元。

門店數量最多的易捷達到27600多家,美宜佳、昆侖好客位居其后,分別達到22394家與20212家。日系便利店羅森、全家、7-ELEVEN門店數都在2000家及以上,但區(qū)域為王的特征十分明顯。

如日系三巨頭雖不斷向二三線城市試探,目前仍然主要聚集在北上廣深。

美宜佳95%的門店位于廣東,并占據廣東65%的市場份額。

紅旗則始終盤踞于四川,92.3%的門店都集中在成都市,并占有成都超過50%的市場份額。

除卻便利店頂流,部分名氣不甚響亮的品牌在區(qū)域市場也有著極強的影響力。如在1300萬人口的西安,最為知名的是當地品牌每一天與唐久便利,門店數量分別達到了800余家、160余家。

這種現象在地域廣袤的中國普遍存在,如福建有見福、安徽有壹度便利、江西有樂豆家、河南有悅來悅喜、吉林有歐亞、廣西有利客隆、內蒙古有利客、山東有新星……

在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城則以傳統(tǒng)便利店居多,并呈現出店鋪數量相對較少,布局極為分散的特征。低線城市的消費升級仍在繼續(xù),消費市場的地理分層對各地域便利店來說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產品、服務質量向一二線城市靠近的同時,保障品牌盈利能力至關重要。

事實上,中國便利店發(fā)展雖如火如荼,但盈利能力普遍不佳。即便是“老三王”,進入中國后也出現了出水土不服。

2019 年中國便利店零售額占社會零售總額比重僅0.6%;平均日銷水平為5297元,僅為日本便利店1/7,日資便利店在中國平均日銷水平約為 1.5 ——2 萬,同樣低于其在日本的表現。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國內多樣化的購物場所、發(fā)達的外賣行業(yè)以及社區(qū)團購行業(yè)的低價擴張對便利店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便利店客流相對較少。

另一方面則在于國內各品牌便利店數量少,規(guī)模相對較小,市場議價能力弱,跨區(qū)域性的采購成本較高,除去人力與房租成本,盈利空間有限。

便利店行業(yè)的新故事

便利店也在尋找新的出路。

1、擴充貨品種類

早在2019年,紅旗連鎖就引入永輝超市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借助后者生鮮供應鏈,在門店提供性價比較高的生鮮產品,用以引流。

6:00-10:00,18:00-22:00是生鮮產品最主要的消費時段,也是便利店一天當中貢獻收入的兩個重要時段。雖然相對休閑食品、日用商品,生鮮商品具有費用率高、毛利率低的缺陷,但若在供應鏈上費用控制得當,依然可以帶動門店利潤實現更好的增長。

生鮮產品的引流作用得到了企業(yè)越來越強的重視。2020年生鮮銷售在便利店各品類銷售占比達到了3.4%,較2019年整體提升1.1%。

1

圖片來源于畢馬威

除卻生鮮產品,融合餐飲元素的鮮食產品,毛利率更高的日用品也得到了便利店的重視。擴大貨品種類本身成為便利店擴充消費場景,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深入社區(qū)的重要一步。

2、成為新消費品牌的壯大基地

我國便利店的消費群體主要為80、90后,職業(yè)多為白領,與新消費品牌的客戶群體重合度高,存在合作基礎。

而便利店的通常選址在所在城市的黃金地段,或人流高度集中的地區(qū)。區(qū)域高密度的布局能夠在短時間內促進新消費品牌銷量提升,并帶來規(guī)模效應,降低品牌經營成本。

此外,遍布街頭的便利店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場景。置于便利店的新消費品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的頻率極高,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品牌力的構建。

因而無論是元氣森林、拉面說、王小鹵,還是奧蘭小紅帽等等的新消費品牌皆把便利店視為重要渠道。即便是專注線上的永璞咖啡,也在借助小紅書與羅森的合作,走向線下。

3、作為其他行業(yè)的營銷渠道

朝夕相處中,便利店了解附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需求喜好,可為不同行業(yè)的合作方提供針對性意見,提升營銷活動與消費者需求的匹配度。

此外,便利店密集的門店網絡有助于合作方在營銷推廣、品牌宣傳等方面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吸引更多流量、建立品牌認同、深化消費者心智。

以便利蜂為例,從去年7月開始,其已與電影《八佰》、《白蛇2:青蛇劫起》、《長津湖》在宣發(fā)上建立合作,不僅在門店輪番播放影片宣傳片,還在社交媒體,通過互動,提升電影熱度,并號召便利店消費群體打卡電影。

“便利店+N”的服務模式是便利店增厚利潤空間的有效路徑。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中國城市的復雜性成就了便利店多元發(fā)展的可能。作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便利店正在改變著生活,也在被生活改變著。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消費界(ID:xiaofeijie316),作者:大君

本文來源消費界,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43 q3 我要投稿

分享:
標簽: 便利店 零售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前瞻產業(yè)研究院

中國產業(yè)咨詢領導者,專業(yè)提供產業(yè)規(guī)劃、產業(yè)申報、產業(yè)升級轉型、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可行性報告等領域解決方案,掃一掃關注。

前瞻數據庫
企查貓
作者 消費界
消費自媒體
141169
關注
201
文章
1
前瞻經濟學人App二維碼

掃一掃下載APP

與資深行業(yè)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趨勢的人

研究員周關注榜

企查貓(企業(yè)查詢寶)App
×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提問

 
在線咨詢
×
在線咨詢

項目熱線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yè)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