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系的“資本賬”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作者|林藥師 來源|醫(yī)曜(ID:yiyao-jinduan006)
在成功孵化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兩家上市公司后,“藥明系”再舉拆分大旗,計劃將旗下專注ADC類藥物的公司藥明合聯(lián)于港交所孵化上市。如果一切順利,那么“藥明系”資本版圖將再次擴張。
從2015年美股私有化退市算起,不到10年的時間“藥明系”就鳳凰涅槃般成為國內影響力最大的醫(yī)藥集團。然而,看似勵志的發(fā)展道路背后,實則有一本耐人尋味的“資本賬”。
01
賬目一:藥明生物
藥明生物的大股東為Biologics Holdings,在IPO之前其持有公司88.74%的股份,即使是IPO后,Biologics Holdings持股比例依然高達75.43%。
進一步聚焦Biologics Holdings股權結構,這實則是由藥明康德控股的持股平臺,持有其79.17%的股份,藥明康德實控人李革等人持有剩余20.83%的股份。
圖:藥明生物股東結構,來源:招股書
從2017年至今,Biologics Holdings對藥明生物進行了13次配售減持,這使得其持股比例從上市初的75.43%一路驟降至13.82%,并且已經(jīng)不再是藥明生物的控股股東。
圖:Biologics Holdings配售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經(jīng)過這一路的減持配售,Biologics Holdings合計從二級市場獲得資金806.56億港元,藥明康德和實控人李革團隊為最大贏家。
02
賬目二:藥明康德
與藥明生物如出一轍,藥明康德在上市后也遭到了早期投資者的集中減持,但不同的是,藥明生物的減持對象是控股股東,藥明康德減持對象則主要是眾多機構投資者。
圖:藥明康德股東減持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經(jīng)統(tǒng)計,Summer Bloom Investments、博裕資本、高瓴資本、匯橋資本集團、私有化團隊、中國平安、李革及一致行動人分別通過減持獲得26.68億元、76.12億元、33.04億元、41.8億元、57.03億元、18.43億元、22.05億元。各路資本合計減持金額達275.15億元。
這些減持的機構幾乎全部是參與藥明康德當初私有化的資本機構,而李革及一致行動人直至2022年7月才開始第一次減持。
03
賬目三:撬動杠桿的種子
以上“藥明系”的所有減持操作的資本,全部來自于當初藥明康德美股公司的私有化,這正是撬動資本杠桿的種子。
2015年4月,由于認為公司被市場長期低估,因此李革發(fā)起私有化要約,至2016年正式完成。當時藥明康德美股共有5.57億股份,每股私有化的價格為5.75美元,也就是說整個私有化所耗費的資金約為32.03億美元。
圖:藥明康德私有化后股權分布,來源:招股書
以持股10.2948%的Summer Bloom Investments為例,它在私有化時所出資金約為3.3億美元,約合20.55億元。而如今,通過連續(xù)減持藥明康德,Summer Bloom Investments共獲得26.68億元,不僅已經(jīng)收回成本,而且其依然持有藥明康德5.39%的股份。
通過減持藥明康德的股份,當時參與私有化的機構幾乎都已經(jīng)收回成本,不少機構還獲利頗豐,甚至它們手中仍有大量股份可供減持出售。
04
賬目四:藥明合聯(lián)
IPO前,藥明合聯(lián)的股東極為清晰,只有合全藥業(yè)和藥明生物兩家,由于藥明康德持有合全藥業(yè)98.56%的股份,因此藥明合聯(lián)基本可以看做是藥明生物與藥明康德的合資公司。
圖:藥明合聯(lián)股東結構,來源:招股書
盡管連續(xù)減持之后,藥明康德對藥明生物的持股已經(jīng)下降,但由于Biologics Holdings依然是藥明生物主要的股東,再加上藥明康德持有另外近40%的股權,因此“藥明系”仍掌握著藥明合聯(lián)的主動權。
按照項目總數(shù)統(tǒng)計,藥明合聯(lián)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聯(lián)藥物CRDMO公司,通過拆分上市極有可能獲得市場的追捧,有望獲得可觀的估值。無論是對藥明生物還是藥明康德而言,都能進一步提升他們手中股權的價值。
當年因為PD-1的火熱,造就了專注大分子CXO藥明生物的成功。如今ADC可謂是當下醫(yī)藥產(chǎn)業(yè)最熱的細分賽道,“藥明系”選擇此時拆分藥明合聯(lián)的意圖其實不言自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yī)曜(ID:yiyao-jinduan006),作者:林藥師
前瞻經(jīng)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