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中國電影,重新洗牌

分享到:
20 市值觀察 ? 2024-01-17 12:06:17  來源:市值觀察 E3901G0

1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市值觀察 來源|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沉寂已久的中國電影市場,在2023年迎來復蘇。

疫情結束后第一年,全國電影票房達到549.15億元,比2022年增長了80%以上,已經接近疫情前的歷史高點。

更讓人欣喜的,是國產電影迸發(fā)出的強大競爭力。

2023年中國電影票房榜前10,全部是國產電影,這在過去是極其罕見的現象。曾經占據中國電影市場半壁江山的進口大片,如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市場份額暴跌至20%以下。

但是,電影行業(yè)全面回暖,并不代表所有電影公司都能過一個好年。競爭格局變化之下,各大電影公司的悲喜并不相同。

01

華誼失速

2023年電影行業(yè)最失落的參與者之一,無疑是曾經的“A股影視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昔日行業(yè)巨頭由盛轉衰的標志之一,是馮小剛的風光不再。

剛剛過去的元旦檔期,已經4年沒有新片上映的馮小剛,攜《非誠勿擾3》再戰(zhàn)大銀幕,作為曾經的賀歲片之王,馮小剛新片自然也被華誼寄予厚望。

但是《非誠3》并沒有給觀眾和華誼帶來驚喜,元旦檔期的票房收入只有5482萬元,遠遠落后于其他競爭者,最終票房預測也只有一億左右,甚至不到大熱喜劇《年會不能?!返氖种弧?/p>

《非誠勿擾》系列是馮小剛和華誼兄弟最著名的喜劇IP,2008年上映的《非誠勿擾1》,票房高達3.25億,是當年的票房冠軍,并且打破了華語片票房紀錄;2010年上映的《非誠勿擾2》,票房4.7億,在當年票房榜中排名第四。

巔峰時期的馮小剛,是國內最賣座的電影導演之一,堪稱華誼的搖錢樹,幾乎靠一己之力撐起華誼的業(yè)績和市值。彼時的王中軍也承認,華誼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馮小剛。

馮小剛最后的高光時刻,要追溯到6年前上映的《芳華》,這部電影最終獲得超過14億的票房,創(chuàng)下國產文藝片票房新高,成為馮小剛最賣座的影片,一部電影為華誼帶來的利潤可能占到當年利潤總額的20%。

自此之后,馮小剛電影再也沒有驚艷之作。與張藝謀、陳凱歌等資深導演相比,馮小剛的創(chuàng)作力近年來似乎停滯不前,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也逐漸下降。

曾經的王牌如今跌下神壇,給華誼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

2018年到2022年,華誼兄弟連續(xù)5年虧損,累計虧損額超過70億,營收從接近40億跌到了4億出頭,可謂斷崖式滑落。2023年前三季度,在國產電影大爆發(fā)的背景下,華誼營收僅4.77億,虧損2.82億,行業(yè)地位和巔峰時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華誼營收變化,來源:同花順

為了擺脫對馮小剛的依賴,華誼近年開始扶持新人導演和全新IP,比如田羽生導演的《前任》系列,獲得了超過30億的票房,算是華誼的又一成功范例。但是從行業(yè)影響力來看,華誼新人導演們和巔峰期的馮小剛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華誼要重新找回昔日榮光,并不容易。

02

巨頭消失

過去很多年,中國電影制作領域的頭部玩家,除了華誼兄弟之外,還有光線傳媒、博納影業(yè)和萬達電影。

四家電影巨頭都是民營資本主導,各有各的倚重:華誼綁定馮小剛,博納主打大國題材,萬達有全產業(yè)鏈加持,光線前期靠都市情感、后期靠國漫。

可是到了2023年,幾大傳統(tǒng)巨頭的存在感都不強。去年電影票房榜TOP10中,傳統(tǒng)巨頭僅有一部光線主投主控的《堅如磐石》(13.49億元),其他電影的主要出品方幾乎全部來自行業(yè)新勢力。

電影新勢力崛起的背后,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資本的影響力下降,制片人的地位大幅提升。

昔日給資本打工的眾多電影人,包括陳思成、寧浩、徐崢、韓寒等,在獲得市場認可后,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資本的身份直接參與行業(yè)競爭。

寧浩和徐崢聯(lián)合創(chuàng)立的歡喜傳媒,是去年票房冠軍《滿江紅》(45.44億元)的主要出品方,加上票房過6億的《學爸》,歡喜傳媒主控的兩部電影票房超過50億,占到了全國票房的十分之一。

陳思成創(chuàng)立的壹同傳奇,出品了兩部票房過20億的電影《消失的她》(35.23億元)和《八角籠中》(22億元),同樣是去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之一。

韓寒創(chuàng)立了亭東影業(yè),投資的《人生路不熟》(11.8億元)成為去年五一檔冠軍,《長空之王》票房也接近10億。

具有互聯(lián)網基因的電影公司,也是電影新勢力的重要力量。

比如土豆網前總裁王微創(chuàng)立的追光動畫,是去年爆款動畫《長安三萬里》(18.24億元)的主要出品方,在連續(xù)出品《小門神》《白蛇》等爆款之后,追光動畫似乎開始取代光線傳媒的位置,成為國漫市場的主要扛旗者。

另一家具有互聯(lián)網基因的電影新勢力,是阿里影業(yè)。

去年票房前10的電影中,阿里影業(yè)作為主要出品方參與了《孤注一擲》(38.48億元)《消失的她》《長安三萬里》和《人生路不熟》,此外還參投了《前任4:英年早婚》(10.11億元)、《熱烈》(9.13億元)等熱門影片。出品項目數量和票房產出能力都高居行業(yè)首位。

背靠互聯(lián)網巨頭的阿里影業(yè),成立不到10年的時間,就已成為行業(yè)重要的參與者乃至領跑者。

03

新王上位

代表新舊電影勢力格局變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萬達電影的易主。

2023年12月6日,萬達電影發(fā)布公告,宣布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健林擬將其合計持有的公司控股股東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予上海儒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上海儒意影視制作有限公司便以22.62億元的對價,收購了萬達投資49%的股權。一旦兩樁交易最終完成,王健林將失去萬達電影的控制權,兩個買家背后的幕后大佬中國儒意,將成為萬達電影實際控制人。

作為影視行業(yè)的傳統(tǒng)巨頭之一,萬達電影是國內少數實現影視制作、發(fā)行、院線等全產業(yè)鏈布局的公司,行業(yè)地位毋庸置疑。

截至2023年上半年,萬達電影在國內擁有已開業(yè)影院857家,票房市場份額達16.8%,連續(xù)14年位列全國第一。憑借渠道優(yōu)勢,萬達電影也曾是頭部影視制作公司,出品過《唐人街探案》等爆款電影。

在電影行業(yè)復蘇之際賣掉萬達電影的控制權,對于萬達來講似乎并不是特別劃算的交易。目前萬達電影股價僅為13元左右,不到歷史高點的20%,處于上市8年以來最底部區(qū)間。

王健林無奈退出,顯然是形勢所迫。因為萬達商管短期上市無望,根據此前對賭協(xié)議需償還超300億元的股權回購款,即便等來了太盟投資集團(PAG)這個白衣騎士,王健林手里仍然需要握著更多籌碼。

收購萬達股權的上海儒意背后的中國儒意,正是電影行業(yè)最近幾年備受關注的新勢力之一,出品過《羋月傳》《瑯琊榜》《你好,李煥英》《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多部影視爆款作品。

1

▲中國儒意營收結構,來源:同花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儒意的互聯(lián)網背景。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騰訊在中國儒意的持股占比20.45%,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一定程度上講,中國儒意類似于阿里影業(yè),是騰訊在影視娛樂行業(yè)的重要布局。

中國儒意看中萬達的影院資產,顯然是為了更好的優(yōu)化整合影視行業(yè)資源。有騰訊的線上流量加持,如今又獲得了萬達優(yōu)質的線下渠道,本身具備較強影視制片和投資能力的中國儒意,未來或許會成為影視新勢力中最有爆發(fā)力的公司之一。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市值觀察 

本文來源市值觀察,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lián)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lián)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4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標簽: 電影 洗牌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前瞻產業(yè)研究院

中國產業(yè)咨詢領導者,專業(yè)提供產業(yè)規(guī)劃、產業(yè)申報、產業(yè)升級轉型、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可行性報告等領域解決方案,掃一掃關注。

前瞻數據庫
企查貓
作者 市值觀察
財經自媒體
97141
關注
179
文章
3
前瞻經濟學人App二維碼

掃一掃下載APP

與資深行業(yè)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趨勢的人

研究員周關注榜

企查貓(企業(yè)查詢寶)App
×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提問

 
在線咨詢
×
在線咨詢

項目熱線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yè)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