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和出海會是綠源電動的新增量嗎?
作者|節(jié)點財經 來源|節(jié)點財經(ID:jiedian2018)
究竟怎樣的兩輪電動車才算得上是一部好車?
節(jié)點財經在過去十一假期期間連續(xù)調研不下于50位電動車,用戶發(fā)現“續(xù)航、質量、性能”是用戶購車最關注的三大要素。它們背后凸顯的共性是用戶對兩輪電動車更長使用壽命的追求。
據統(tǒng)計,過去許多年中,兩輪電動車的使用壽命僅在5年以內,不少用戶更是3年一換。這樣高頻率的換車不僅抬高了用戶的用車成本,而且還對資源形成了過度損耗。
一些頭部兩輪電動車品牌率先開啟對“使用壽命更長電動車”的探索,其中綠源電動(下稱:綠源)就是這樣一例。
2020年綠源首創(chuàng)液冷電機技術,其通過在電機腔體內注入超耐溫、高導熱的有機絕緣液冷液,不僅有效降低了電流磁效應做工產生的熱度,而且還隔離了電機腔體內水分對金屬及電器元器件的侵蝕,大大提升了電機的壽命。
2022年,綠源提出“一部車騎10年”的品牌口號,并將其電動車電機質保時間從行業(yè)平均的2-3年提升到10年。這一舉動也讓行業(yè)在改變兩輪車電動車“易耗品”的痛點上邁出了一大步。
最近,綠源向港交所提交的IPO申請通過了聆訊,它似乎要借助上市公司的名號再次推動“兩輪電動車向耐耗品轉變”的革命。
那么,綠源為何與眾不同?其電機十年質保的底氣是什么?它又如何應對“新國標”結束后的增長難題?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覽全文。
01
二十五年造車老炮
“方便停車,可載人、使用成本低”等優(yōu)點將兩輪電動車推向了“國民出行工具”的位置。
來自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兩輪電動車銷量超過了6070萬臺,幾乎是2017年3050萬臺的2倍。
如此龐大的市場,容納有接近100家兩輪電動車制造商,這其中不僅有雅迪、愛瑪、綠源等知名的全國性品牌,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地方性品牌。
這些玩家魚龍混雜,使得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車時往往無從下手,畢竟從外表看這些電動車樣式大同小異,性能配置也十分接近。為此,行業(yè)曾出現過一些“投機亂象”,比如曾被媒體廣泛報道過的虛標續(xù)航、偷換電池等現象。
不過,這些行為很少發(fā)生在老牌車企身上,因為它們經過多年的市場征戰(zhàn),深知品牌聲譽對企業(yè)價值的重要性。
這也是許多成熟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往往會詢問品牌方:“你們家做了多少年了”的緣由。
而面對這一拷問,最有發(fā)言權的無疑是行業(yè)中的老牌玩家,比如綠源。
這家創(chuàng)立于1997年的車企,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它在中國兩輪電動車“從無到有”的過程中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
比如公司于1998年主辦并參與了全國“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的制定起草工作,進而推動次年行業(yè)標準《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的出臺,拉開國內電動車規(guī)范和良性發(fā)展的序幕。
再比如,2002年,綠源引進摩托車外觀設計理念,行業(yè)首家推出豪華款車型,引發(fā)了一場產業(yè)外觀革命。
……
二十多年的耕耘,使綠源成為行業(yè)內少數具備“一體化產業(yè)鏈”能力的玩家。
截至今年4月底,公司在浙江、山東、廣西建有三大戰(zhàn)略性生產基地,產能覆蓋南方、北方、西南等全國主要兩輪電動車消費市場。這些工廠為綠源生產著100%的電機與超過75%的車架。
圖:綠源廣西貴港智能工廠于2021年建成啟動
此外,截止今年 4 月,綠源在全國擁有1314家經銷商以及11400家線下門店,這些線下分銷渠道貢獻了綠源近九成的總收入,它們像毛細血管一樣滲透進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中。
先發(fā)優(yōu)勢與產銷一體化模式,讓綠源以4.2%的市占率躋身全國前五大兩輪電動車品牌之列。
而在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當下,綠源的地位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02
一部車騎10年需要具備什么底氣?
盡管從市占率上看,綠源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但在節(jié)點財經看來,綠源對我國綠色出行市場的貢獻不僅僅局限在市占率上。
更在于它“強化版的綠色出行理念”——致力于改變“兩輪電動車易耗品的屬性”上。一臺車被用上3-5年遭廢棄,在綠源看來這是一種極不環(huán)保的行為,有悖于公司從事兩輪電動車業(yè)務的初心。
如何改變兩輪電動車易耗品的屬性?
綠源在2020年給出了答案,公司用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液冷技術將兩輪電動車的電機使用壽命從過去的3年延伸到了10年。
憑此,綠源打出“一部車騎10年”的口號,直接推動國內電動自行車邁入耐用消費品行列。
而事實上,在讓兩輪電動車變?yōu)槟陀闷返穆飞?,綠源除了發(fā)力新電機之外,還在“抗扎輪胎、耐用剎車、精準顯示、安全防盜”等方面進行了多方位創(chuàng)新。
比如綠源針對消費者擔心的電動車輪胎容易被扎破方面患,研發(fā)出“鋼絲輪胎”,——在真空輪胎簾布層上增加一層鋼絲防扎網,提高輪胎的抗刺穿能力。此后公司又研發(fā)出“石墨烯增程鋼絲胎”,即在鋼絲輪胎中加入石墨烯材料,并配合優(yōu)質的橡膠材質胎冠,能夠進一步提升鋼絲輪胎的耐磨性與穩(wěn)定性。
再比如綠源針對兩輪電動車剎車易磨損的隱患研發(fā)出“陶瓷剎車”,其蹄塊采用陶瓷材質,相較于傳統(tǒng)剎車的摩擦數值較高,且能夠縮短制動距離,在高溫下的性能更穩(wěn)定,更具安全性。2021年,公司推出的“柔性防滑剎車”,在縮短制動距離,防止車輪抱死方面進行了再升級,其相對于行業(yè)主流的金屬剎車片,制動距離縮短了約30%,且綜合使用壽命延長了約500%。
圖:綠源陶瓷剎車組件
這些關鍵的技術突破,均來自公司飽和式的研發(fā)投入。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綠源的研發(fā)費用分別為0.84億元、0.96億元、1.51億元,占營收的平均比例超過3.13%。且截至3月底,綠源合計擁有437項專利,其中46項為發(fā)明專利。
有人曾擔心綠源的這一做法會讓兩輪電動車質量太好,壽命太長,品牌們沒生意可做怎么辦?
綠源創(chuàng)始人倪捷認為:“解決了電機壽命問題,讓它的維修率變得很低,才會有很多擴展的社會價值,比如說未來充換電樁的發(fā)展,比如說城市各種公用設施的發(fā)展。”
他稱:這樣的競爭生態(tài)更利于行業(yè)發(fā)展,也避免了社會寶貴資源的浪費。
03
“高端化和出海”是綠源們的良藥嗎?
過去三年中,綠源走出了陡峭的業(yè)績增長曲線。
綠源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公司總營收從23.78億元飆升至47.83億元,歸母凈利潤從0.40億元飆升至1.18億元,兩者的年復合增速分別為41.82%與71.2%。
拋去公司自身經營上的阿爾法之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外力是“新國標催生的新增需求紅利”。
事實上,自2019年4月份新國標實施后,兩輪電動車品牌進入了集體狂歡。行業(yè)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我國兩輪電動車行業(yè)的銷量接連突破4000萬臺、5000萬臺與6000萬臺,最終體量是新國標推出前的接近2倍。
但對整個行業(yè)不幸的是,新國標的紅利已經接近尾聲了。
節(jié)點財經根據各地過渡期截止時間梳理,多數省份集中在2022-2024年,其中截止期設置在2022年的省份占國內兩輪電動車前十大省份總保有量的42%。即便是最樂觀的預期,2024年-2025年,新國標對兩輪電動車行業(yè)的增量效應也如同強弩之末,無關痛癢。
兩輪電動車品牌新日就在今年半年報中提到:“受宏觀形勢影響,本行業(yè)景氣程度不及預期,加之新國標地區(qū)性換購的推進力度較弱,導致產品整體需求在上半年出現回落”。
失去這一推力,兩輪電動車的年銷量有可能會出現滑坡式的銳減。
市場的萎縮已經率先反映到相關企業(yè)的報表端。今年二季度,愛瑪與新日兩家上市車企的營收均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愛瑪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5%,新日下滑超過37%。
兩輪電動車行業(yè)的到底有沒有“產能過剩”的說法?
根據目前各大廠商的擴產計劃,2023年全國主要車企的產能將達到5700萬臺,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超過6900萬臺,而券商測算新國標結束后,我國每年的兩輪電動車銷量將在5000萬臺左右。
這就意味著到2024年,至少有1000萬臺產能出現過剩。在招股書中,節(jié)點財經發(fā)現綠源主要應對產能過剩的路徑有兩條。
其一:持續(xù)高端化升級
比如2020年-2022年,綠源將電動自行車與電動摩托車的單臺平均售價分別從1168元與1724元增加至1309元與1745元。
其二:出海
2022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一度占到總營收的4%。未來,綠源計劃利用廣西工廠的區(qū)域優(yōu)勢,不僅要深耕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市場,還會進軍市場規(guī)模更大的北美和歐洲市場。
一位兩輪電動車行業(yè)協會的專家告訴節(jié)點財經:“東盟、印度、歐洲及美國電動兩輪車市場存在眾多小型制造商,競爭非常分散,現階段并無突出的領導品牌,這給了本土品牌全球化的機會。”
節(jié)點財經認為:對于整個兩輪電動車市場而言,任何一家品牌既要保持存量市場的地位,又要繼續(xù)開拓新增量,還要維持一定利潤。想要完成這一課題,誰都不敢輕松。
最后的話
一位深耕零售行業(yè)多年的投資人對節(jié)點財經表示:當前兩輪電動車的市場行情并不樂觀,一方面是渠道處于去庫存階段,另一方面是需求收縮明顯。行業(yè)中的玩家要想勝出,最后拼的還是創(chuàng)新、渠道和品牌等綜合能力。
雅迪、綠源、愛瑪、新日電動車們到底誰能笑到最后?
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節(jié)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節(jié)點財經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