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國貨美妝崛起的另一面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李偏偏 來源|錦緞(ID:jinduan006)
國貨美妝崛起,是當前商業(yè)領域熱門話題之一。
當美妝行業(yè)發(fā)展的指針指向直播電商,隨著以流量作為衡量標準的“一哥”“一姐”誕生的,還有國貨美妝不斷上漲的銷量。而在硬幣的另一面,國貨美妝實則亦各有各的辛酸。
作為短視頻直播電商賽道系列研究的最新一篇,本文之中我們將撥開的另一面,通過兩個縱深切面來探討國貨美妝的當下與演進邏輯:
· 以史為鑒——國貨美妝的崛起路徑與當前格局的必然性;· 他山之石——從日本美妝產業(yè)探尋國貨美妝的發(fā)展路徑。
01
渠道轉型——國貨美妝起勢的東風
古有訓,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意為是萬物發(fā)展蘊藏著規(guī)律,順勢而為才能成事,在盛和衰的交替中,蘊藏著種種機遇。
這種機遇,我們現在稱之為“風口”。指的是具有快速增長、高回報和廣泛關注度的市場或者行業(yè),風口一般具備可實現商業(yè)化的成熟產業(yè)鏈和提供增長動力的高關注度。
橫向看國貨美妝產業(yè)鏈,上游掌握核心,下游把控渠道,是國貨美妝乘風而起的關鍵所在。
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化妝品代工生產廠商。
1)原材料供應商:主要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化工合成,植物提取、生物發(fā)酵或合成生物學)為產業(yè)鏈下游提供化妝品原料。
行業(yè)一般根據性能的不同將原料分為四類:基質、表面活性劑、技術&性能成分和活性成分,原料直接影響化妝品功效,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化妝品生產中最具技術難度的一環(huán),進而優(yōu)秀的原料供應商具有一定議價權,其毛利一般在70%-80%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原料是成熟化妝品品牌的核心壁壘,獨特的原料/原料配方是撐起大單品貴價的保證。如歐萊雅高端線赫蓮娜的大單品——黑繃帶,主要成分為具備保濕、抗衰和修復功能的玻色因,這一成分是歐萊雅集團2000年首次發(fā)現并申請專利的;同樣,寶潔高端線SK-II的大單品—小燈泡,主要成分為具備美白功能的煙酰胺和Pitare,寶潔是第一個將煙酰胺拉入護膚界的企業(yè),且擁有 Pitare的獨家加密配方。
2)化妝品代工生產廠商:根據代工生產參與度的高低分為OEM與ODM模式。OEM為化妝品品牌提供生產服務;ODM參與度更高,一般包括產品的配方設計、原料采購和加工等過程。
中游:化妝品品牌。根據單品價格和目標消費群的不同,可以分為高端化妝品、高檔化妝品、中高端化妝品、大眾化妝品和極致性價比化妝品五個細分市場。目前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主要由國際大牌主導,國產美妝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化妝品與大眾消費品價格區(qū)間,且多數國貨美妝以代工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的模式運營。
圖:2022年美妝個護網絡零售重點品牌價格段,來源:歐特歐咨詢
我們對8家已上市國產化妝品企業(yè)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不同定位的個體之間差異明顯。但總體看來,有明確大單品的企業(yè)毛利稍高些,如主打醫(yī)美面膜的敷爾佳去年毛利為63.93%,品類相對均衡的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毛利率為-25.06%。
圖:2022年化妝品企業(yè)毛利情況,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下游:線下和線上渠道。中國化妝品行業(yè)早期由線下渠道構成,如在商場、品牌集合點中開設專柜或專賣店。伴隨互聯網、電商、物流的發(fā)展,目前中國化妝品行業(yè)的線上渠道(包括各電商平臺旗艦店和直播間等)逐漸成熟,貢獻了整體收入的半壁江山。
以珀萊雅2022年年報數據作為參考,以消費者視角來看,每購買100元產品,30元分給了上游原料和代工廠商,26元分給了化妝品品牌,44元分給了電商或直播間渠道及線下房東等。
縱向看發(fā)展歷史,國貨美妝發(fā)展先產業(yè)鏈兩端,再中間。
在日本化妝品研究中,我們指出由于日本市場增長減緩,諸多日本化妝品牌在1990s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受此影響,中國化妝品產業(yè)鏈上游企業(yè)(尤其是代工廠)發(fā)展較早,如山東福瑞達和諾斯貝爾,在長期與國際品牌的合作中,其生產在有國貨美妝概念前就已經相當體系化了。
同樣的,在互聯網、電商、物流的發(fā)展帶動下,產業(yè)鏈下游的產品流轉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到2016年,電商直播模式爆火,化妝品在一哥一姐的直播間里有流量也有銷量。當直播間的倒計時響起,化妝品產品成為一支絢麗的煙花,瞬間吸引了消費者目光。
具有敏銳嗅覺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在直播間發(fā)現了商機:成熟的產業(yè)鏈,遇上自帶注意力經濟的渠道轉型,國貨美妝的風口就此打開了。
02
營銷思維——行業(yè)發(fā)展的因與果
直播電商的風來得太快太猛,吹得國貨美妝變了天。
整體來看,化妝品行業(yè)呈現出顯著的橫向產業(yè)體系特征:中游企業(yè)承接上游原料供應商與代工廠流轉來的產品,再迅速將其送入下游的電商與直播間中。在這種唯快不破的運營模式中,規(guī)模效應尤其重要,因為有了規(guī)模就有了對上下游的議價權,因此,風口期國貨美妝競爭的重點在于對橫向市場份額的爭奪。
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認為,橫向產業(yè)體系公司的生死存亡依賴于規(guī)模生產和批量投放市場。遵循了規(guī)則,公司就有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摒棄了規(guī)則,不論自己的產品質量如何優(yōu)異,不論計劃完成得多圓滿,公司都會舉步維艱。
老牌國貨品牌就是一個反例。就像開頭的景象一樣,老國貨們沉浸在傳統的運營思維里,直播電商發(fā)展至今已有七個年頭,也還是在直播中錯誤頻出。
這給了新國貨彎道超車的機會,以現在的時點來看,可以看到如今風頭正勁的這些新國貨們,都是在2016年左右的創(chuàng)業(yè)風口期入場的,而長三角、珠三角作為OEM\ODM廠商和互聯網電商扎根的地方,同樣是出圈的新國貨聚集地。
圖:部分國貨美妝品牌信息,來源:公開網絡,錦緞研究院整理
在直播間的一條條數據中走出來的新國貨們,憑借優(yōu)秀的互聯網思維將化妝品重做了一遍,因此,重營銷對新國貨來說,是其立于市場的因,也是現階段行業(yè)發(fā)展的果。
新行為主義中,有一套被廣泛應用的理論叫獎勵機制,指的是為引導實驗對象向設定的方向表現,只需在其無序的行為中,選取相應的行為進行獎勵,使其對該行為產生愉悅感,從而增加該行為的頻率。
新國貨美妝就處于流量的獎勵機制中。這些掌握了流量密碼的新國貨美妝,用營銷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并將消費者的注意力轉化成為了成交額,因而沉迷于一種對流量的狂歡中無法抽身。歐睿數據顯示,美妝投放在互聯網營銷中穩(wěn)居首位,2022年為互聯網廣告貢獻的收入占TOP10的比重為32.9%。
圖:2022年化妝品品牌費用情況,來源:choice金融終端,錦緞研究院整理
從我們選取樣本數據中也可以看出,2022年8家上市化妝品品牌,花費的銷售費用合計為133.70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2.69%,遠高于研發(fā)費用(8.60億元)的占比(2.75%)。
與日本化妝品行業(yè)發(fā)展一樣,渠道轉型是行業(yè)競爭中的一個節(jié)點,在此節(jié)點迅速做出應對的企業(yè)掌握了后發(fā)優(yōu)勢,實現彎道超車。
但行業(yè)始終在供需力量此消彼長的試探中不斷演進,每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游戲規(guī)則。
03
極致性價比——下一階段競爭賽點
現代品牌營銷中,根據市場供需力量的變化將品牌增長分為渠道推動、產品驅動和品牌驅動三個階段。
圖:品牌增長階段,來源:國泰君安研究院
經過對化妝品行業(yè)的跟蹤,我們認為目前國貨美妝處于渠道驅動向產品驅動的轉型區(qū)間,未來三至五年,國貨美妝競爭邏輯將由產品力主導,原因如下:
圖:中國近八年化妝品零售總額,來源:國家統計局,錦緞研究院整理
1、供給端:從市場容量來看,中國化妝品供給端保持著強勁增長的活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起中國化妝品行業(yè)保持著年均10%左右的增速擴張。且高毛利和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始終對新玩家充滿吸引力,2016-2021年,中國化妝品企業(yè)數量不斷增長,截至2022年,中國化妝品相關企業(yè)已達1476.74萬家(數據來源:艾媒咨詢)。
2、需求端:持續(xù)的信息灌溉下,需求市場呈現出謹慎增長的趨勢。
一方面,互聯網與電商普及下,消費者觸達率已經足夠高,消費者對化妝品已經有了基礎了解。根據《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數據,2022年中國內地高端護膚市場滲透率為90%,高端彩妝市場滲透率為50%。
圖:日用品與化妝品零售額累計增速對比,來源:wind金融終端
另一方面,經濟滯脹期內,消費者對化妝品的消費預算面臨下調的風險。作為可選消費品,消費者對其預算的調整與經濟周期的變化呈現更高的相關性,從歷史數據中也能得到印證(如上圖)。微觀數據表現為,在單價持平的情況下,2022年高端化妝品成交量較上年下降(《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
消費決策陡峭,產品使用形成習慣,疊加對產品了解程度的加深,我們傾向于認為消費者未來對化妝品的預期可以概括為“花小錢、辦大事”,并有更大動力選擇具有高性價比、高功能性化妝品牌。
作為參考的是,我們在對日本化妝品行業(yè)觀察的研究中提到,日本化妝品能逆經濟周期保持增長的動力的三個重要原因分別為:1)在衰退期到來之前,本土品牌借助長期研發(fā)積累實現初步的國產替代;2)衰退期到來初期,迅速完成品牌矩陣對于低價品類的覆蓋,成交單品總體呈現出單價降低的趨勢;3)出海尋找新增量。
誠然,國貨美妝與日本化妝品有不同也有相似,在不同中,我們可以清楚的找到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我們的渠道轉型來的太過迅猛,導致轉型初期老國貨們來不及在新的運營邏輯中調整;而轉型后橫向產業(yè)結構導致競爭由營銷驅動,新品牌們在“流量為王”的爭奪中來不及沉淀;最后,經濟周期中數據的滯后性,令前一秒還在消費升級中狂歡的國貨美妝,下一秒就跌進了定價權的拷問者中。
在相似中,我們可以從中尋找努力的方向。
可以確定的是,現階段橫向的產業(yè)體系下,國貨美妝還沒到爭取定價權的時候,逆經濟周期下適當的價格下調才是應對之法;其次,先產品力再品牌力——研發(fā)先行,定價權而后從之。為了不在新的競爭邏輯中掉隊,研發(fā)能力帶來的分層,將是國貨美妝們下一階段的新戰(zhàn)役。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錦緞(ID:jinduan006),作者:李偏偏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