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省份一季度成績單公布:河南反超四川重回前五,這個東北省份增速領跑
作者|李益文 來源|時代周報(ID:timeweekly)
截至4月24日,已有29省份公布了2024年首季度的經濟成績單。
在全國經濟超預期復蘇的形勢下,各地區(qū)首季度的經濟發(fā)展勢頭迅猛。在已公布成績單的省份中,有17個省份的經濟增速跑贏或追平全國線。
其中,廣東一季度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31510.66億元,經濟體量繼續(xù)保持全國第一。
從增速來看,山東、浙江、四川、湖北、北京等8個省份在一季度保持著6%或以上的增速。吉林以6.5%的增速暫居第一,與重慶一起并列第二的江蘇,除了增速高達6.2%,更是首次在一季度GDP突破3萬億元。
在排名方面,河南以622.7億元的優(yōu)勢反超一季度增度達6.1%的四川,重回第五。此外,重慶、云南和北京的排名也有所上升。
△廣東繼續(xù)蟬聯全國經濟第一省,但與江蘇的差距正在縮小。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GDP增速位居全國第二、全年增長達9.2%的海南省,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出現較大回落,僅增長3.3%,在目前已公布數據的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二。
一
河南優(yōu)勢能否持續(xù)
盡管贏下四川,重回全國第五,但從全年來看,河南能否守住目前的優(yōu)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對比發(fā)現,河南在第一季度對四川的領先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yè)上,與四川拉開近880億元的差距。
不過,河南目前的GDP總量僅領先約623億元,這對于兩個經濟體量在6萬億元左右的經濟大省而言,并非難以“熨平”的鴻溝。
從第一季度的具體經濟數據來看,河南在投資、消費、進出口方面,增速均落后于四川。
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河南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低于四川5.2%的增速。河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88.12億元,雖略高于四川的6550.7億元,但河南的增速只有5.6%,而四川則增長6.1%。外貿進出口方面的差距更大,河南進出口總額1588.3億元,同比減少了23.4%,四川的總額則高達2415.4億元,同比增長7.8%。
“短期數據存在統(tǒng)計口徑的差異,難以用于長趨勢的評估。”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fā)向時代財經表示,不同省份間對于部分經濟數據的確認,存在時間上和范圍上的差異。以最常見的企業(yè)所得稅為例,有按季度收取的省份,也存在年度清繳的省份。因此,很難對短期經濟數據的小微差距做事實判斷。“但從長期來看,河南省近幾年的經濟增速確實有放緩的跡象。”
實際上,河南經濟增速已連續(xù)4年低于“國家線”了。2020年-2023年,經調整后的河南經濟增速分別為1.3%、6.3%、2.4%、4.1%,分別低于“國家線”1、1.8、0.6和1.1個百分點。從趨勢來看,差距并未顯現出持續(xù)縮小的趨勢。
反觀四川,雖然近40年間僅在2023年領先過河南,但自2017年開始,四川的經濟增速已連續(xù)6年高于河南。而2023年,四川在首季度經濟總量與增速均落后河南的情況下,全年逆勢增長6%,全年增速比河南高出1.9個百分點,總量高出河南約1千億元。
河海大學區(qū)域和城市高質量發(fā)展智庫首席專家、經濟學博士劉奇洪向時代財經分析,近些年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為主的“新三樣”較為火熱,而得益于豐富的鋰礦資源與相對強勁的工業(yè)基礎,四川在新能源產業(yè)上發(fā)展迅猛,近期外貿數據也比較亮眼。
“反觀河南,受累于相對單一的經濟結構,在全球經濟環(huán)境復雜化,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經濟轉型較為緩慢,進出總額也出現了較大波動。”劉奇洪說。
在2020年曾貢獻了河南省進出口總額60%的富士康,在今年一季度成為了影響河南外貿下降的主要因素。鄭州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的第一季度,富士康進出口618億元,下降44.1%,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38.9%,占比減少14.4個百分點,拉低全省外貿增速23.5個百分點。
二
海南增速回落
在已經公開經濟數據的省份中,海南的增速回落十分明顯。
2024年第一季度,海南GDP總值為1836.98億元,同比增長3.3%,低于2023年全年增速5.9個百分點,亦低于同期“國家線”2個百分點。而如若要完成海南年初設定8%的增長目標,后續(xù)三個季度需保持在9%以上的平均增速。
從過往數據來看,海南增速的斷崖式回落毫無預警。作為不少人心目中的過冬“頂流”,疊加一季度時間段內存在春節(jié)長假,海南往年一季度經濟都能保持較為可觀的增速。
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以文旅服務業(yè)為主要支撐的海南省,其第一季度經濟增速仍大幅領先“國家線”。2020-2023年的第一季度,海南分別增長了-4.5%、19.8%、6%、6.8%,分別高于“國家線”2.4、1.1、1.2和2.3個百分點。
從大幅領先國家線,到如今與國家線相差甚遠,海南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發(fā)生了什么?
在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剛看來,海南的經濟體量較小,第三產業(yè)為主的經濟結構又對外部依存度較高,任何外部的細小變化都有可能對其經濟增速造成較大波動。
曾剛告訴時代財經,2023年,受海南封關等因素影響,海南全年都保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速。但近期受經濟大環(huán)境影響,部分消費者消費欲望降低的同時,各地文旅競爭壓力加劇,對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產生較大影響。
從經濟結構來看,盡管海南多次強調部署立體化產業(yè)結構,但2023年海南第三產業(yè)占比仍超過60%,文旅服務業(yè)仍是海南經濟發(fā)展重頭戲。且今年春節(jié)前后,海南又出現了機票昂貴、潛水等項目強制消費、新能源汽車自駕游離島難等爭議問題,覆蓋了旅游的前、中、后全環(huán)節(jié)。
此外,與海南文旅資源相近的東南亞等國也在爭先搶奪中國游客。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國已對中國游客推出了免簽、落地簽或電子簽等不同程度的簽證便利化措施,部分國家的便利政策仍不斷加碼。
攜程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假期首日出境游訂單較2019年同期實現增長;飛豬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假期前三天,已對中國游客實行免簽的馬爾代夫、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目的地旅游商品預訂量超過2019年春節(jié)同期。
三
吉林增速暫列第一
與海南不同,吉林的經濟似乎“支棱”起來了。
今年一季度,吉林GDP為2936.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且增速自2023年一季度以來持續(xù)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的領先優(yōu)勢比去年全年擴大0.1個百分點,在已公布數據的省份中領跑。
在多個細分項領域,吉林的增速也保持前列。一季度,吉林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10.4%,高于全國4.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增速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0%,增速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
“這是自身產業(yè)基礎的厚積薄發(fā)與較低基數下的配合,”劉奇洪表示,吉林作為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有著較為扎實的工業(yè)基礎,汽車、光電、醫(yī)藥等當下熱門產業(yè)均屬吉林多年來持續(xù)投資發(fā)展的強項產業(yè)。此外,吉林一季度GDP總產值不到3千億元,較低的基數使得吉林有望憑借數個超大項目來拉動增長。
以近年來發(fā)展迅猛的汽車產業(yè)為例,作為吉林的第一產業(yè),一季度該省汽車產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產值增長11.0%,省屬口徑整車產銷量分別增長22.1%和27.3%。
此外,根據吉林省項目中心數據,年初以來吉林全省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677個,較去年同期增加316個。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吉化120萬噸乙烯、吉西基地魯固直流140萬千瓦外送等25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而受到冰雪旅游熱影響,吉林在文旅方面也得到快速恢復。
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2024年元旦期間,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604.33萬人次,同比增長406.69%,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個251百分點;實現國內旅游綜合收入53.21億元,同比增長659.06%,較全國平均水平高458個百分點。其游客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雖然不是東三省中最高,但同比增速卻是第一,且遠遠超過第二名黑龍江。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fā)展與環(huán)境研究所原研究員牛鳳瑞還向時代財經補充道,受國際局勢影響,俄羅斯對開放開發(fā)遠東的積極程度大幅提升,吉林在地理位置上,對外能面向俄羅斯與朝鮮,對內能承接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地理位置較為優(yōu)渥,而對于東北振興,中央一直有政策支持。因此,吉林未來有望保持一個較高水平的增長。
不過,牛鳳瑞也提醒道,雖然當前吉林經濟增速較快,但相對自身轄區(qū)面積而言,其經濟總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未來仍需在推動傳統(tǒng)產業(yè)轉型,部署發(fā)展高新技術方面持續(xù)發(fā)力。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李益文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