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復旦大學余宏杰團隊:自然免疫無法有效預防Omicron,及時接種疫苗很有必要

分享到:
20 生物世界 ? 2022-12-28 19:00:16  來源:生物世界 E7256G0

1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王聰 來源|生物世界(ID:ibioworld)

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部分COVID-19患者會出現(xiàn)發(fā)燒、咳嗽和頭痛等癥狀,但也有很多患者可能一直沒有明顯癥狀,這些無癥狀患者占比較大,而且不易發(fā)現(xiàn)。

從2020年初大流行至今,SARS-CoV-2已經產生了許多突變株,包括被WHO特別關注的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Omicron。2022年1月開始,Omicron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2022年6月開始,Omicron亞型BA.4、BA.5開始崛起,現(xiàn)階段BA.5是全球范圍內的主要流行株。

現(xiàn)有研究數據顯示,相比原始毒株,Omicron中基因組有60多個替換/缺失/插入突變,其中15個突變位于受體結合域(RBD),這些突變使Omicron的傳播性增強,免疫逃逸能力增強。

一個人在感染SARS-CoV-2后,會迅速產生中和抗體,通過干擾病毒與細胞的ACE2受體的結合,阻止病毒入侵細胞。因此,感染后產生的中和抗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其不被再次感染。換句話說,中和抗體是免疫保護的關鍵因素。

然而,中和抗體水平可能受到年齡和感染后臨床嚴重程度的影響,而且,中和抗體水平會隨時間下降,其保護作用也會隨之減弱。當中和抗體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再次感染。為了保持有效的中和抗體水平,接種疫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對一般人群來說,建議接種第三針甚至第四針加強針。

但對于曾經感染過SARS-CoV-2的人來說,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制定了明確的疫苗接種策略,而且這些策略有較大差異。例如,中國建議患者在感染6個月后接種一劑疫苗,而美國建議在感染后3個月后接種下一劑疫苗。

對于感染后恢復的患者,何時以及如何接種疫苗的問題亟待解決,這就需要對自然感染后的抗體動力學和免疫保護進行研究。

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余宏杰團隊在預印本medRxiv上發(fā)表了題為:Long-term neutralizing antibody dynamics against SARS-CoV-2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系統(tǒng)性收集了自然感染SARS-CoV-2的人群的中和抗體的隨時間動態(tài)變化數據,包括有癥狀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提供了自然感染誘導的SARS-CoV-2原始株中和抗體動態(tài)全面圖譜,并比較了原始株和突變株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證明了自然感染提供的對奧密克戎BA.5亞型的保護概率有限(不足50%),無論是有癥狀感染者還是無癥狀感染者,都需要及時接種疫苗。

目前,定量、全面總結COVID-19恢復期或無癥狀感染者的中和抗體水平的長期動態(tài)的文獻較少,無論是針對原始株還是其他突變株。

研究團隊系統(tǒng)檢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Europe PMC上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日期間發(fā)表研究論文,共確定了4550篇研究論文,其中1966篇為同行評議論文,2584篇發(fā)表在預印本上。在篩選標題、摘要和全文后,納入了50項有評估自然感染史的患者中和抗體的研究,共包含2726名個體和5783個樣本。研究團隊還使用改良的標準化評分系統(tǒng)評估這些研究的質量,50項研究中有18項被評為A級,30項被評為B級,2項被評為C級,A級和B級的48項研究(包含2726人,5670個樣本)納入最終分析。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了這48項研究的中和抗體的動態(tài)模式,探討了影響抗體水平的潛在因素。

在這48項研究中,感染原始株的比例最多(47項研究,5670個樣本中的5546個),其次是感染Alpha(2項研究,5670個樣本中110個)和感染Omicron亞型BA.2(1項研究,5670個樣本中的14個)?;畈《局泻驮囼炞顬槌R姡?8項研究中有27項),其次是慢病毒載體假病毒中和試驗(48項研究中有15項)和vsv載體假病毒中和試驗(48項研究中有6項)。這些研究中的大多數感染者是有癥狀的(92.2%),無癥狀比例較低。

整體來看,這些感染者在發(fā)病或確診后第27天體內中和抗體水平達到峰值(中和抗體滴度217.4),發(fā)病或確診后第467天降至對原始株的保護閾值(中和抗體滴度19)以下,但始終低于對Omicron亞型BA.5的保護閾值(中和抗體滴度266)。

從有癥狀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的中和抗體動態(tài)變化來看,有癥狀感染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在發(fā)病后第26天左右達到峰值(中和抗體滴度250.8),隨后開始下降。

無癥狀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始終低于有癥狀感染者。在整個隨訪期間,有癥狀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分別在463天和171天降至對原始株的保護閾值(中和抗體滴度19)以下,但均低于Omicron亞型BA.5的保護閾值(中和抗體滴度266)。

進一步分析顯示,中和抗體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增加,≤15歲組、15-60歲組,以及>60歲組的中和抗體平均滴度分別為47.9、137.6和209.2。在不同臨床結果中,輕癥患者中和水平顯著高于無癥狀患者,但低于重癥患者。

該研究還顯示,感染Alpha突變株的患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在出現(xiàn)癥狀后33天左右達到峰值,而感染原始株的患者的中抗體水平在28天左右達到峰值。在接下來的90天里,中和抗體直在下降,在出現(xiàn)癥狀出現(xiàn)后第122天,感染Alpha突變株的患者的中和抗體水平仍高于原始株。感染Omicron亞型BA.2的患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在第39天達到峰值,比感染原始株晚10天,隨后呈下降趨勢。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中和抗體水平在發(fā)病或確診后約27天達到峰值(中和抗體滴度217.4),但中和抗體水平始終低于對Omicron亞型BA.5保護閾值(中和抗體滴度266)。此外,無論是有癥狀感染還是無癥狀感染,都不能對Omicron亞型BA.5提供超過50%的保護。該研究還表明,感染后的臨床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可能與中和抗體水平顯著相關。

論文鏈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12.15.22283503v1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ID:ibioworld),作者:王聰 

本文來源生物世界,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lián)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lián)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8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標簽: Omicron 疫苗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前瞻產業(yè)研究院

中國產業(yè)咨詢領導者,專業(yè)提供產業(yè)規(guī)劃、產業(yè)申報、產業(yè)升級轉型、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可行性報告等領域解決方案,掃一掃關注。

前瞻數據庫
企查貓
作者 生物世界
學術自媒體
62773
關注
894
文章
2
前瞻經濟學人App二維碼

掃一掃下載APP

與資深行業(yè)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趨勢的人

研究員周關注榜

企查貓(企業(yè)查詢寶)App
×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提問

 
在線咨詢
×
在線咨詢

項目熱線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yè)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